ai智能高考志愿填报,智能高考填报系统?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开通高考分数查询,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开始。很多考生及家长面临着如何凭借自己的分数选择一个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这成为他们又一场“大考”。在新高考背景下,志愿填报在给予考生更大选择权的同时,也提高了填报难度。

因此,各种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应运而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付费规模为1.3亿元,到2022年这一数据已经增长到8.8亿元,增长了近6.8倍。据艾媒咨询预测,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付费规模将达到9.5亿元。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13日,我国有2597家高考志愿相关企业。可以说,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依然十分繁荣。

然而,实际情况表明,这一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现象。业内机构各种各样,老师的水平良莠不齐。有的机构以高价提供“一对一”服务,称自己是“高考志愿规划师”,也有平台宣称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高考志愿填报辅助工具,可以智能推荐院校和专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实际上只是经过很短时间的培训就上岗了,按照培训时的“台词”提供指导,并没有国家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关于“人工智能、AI填报”的可靠性问题,实际上,AI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工具。类似于“高考志愿填报”类App的运算逻辑和数据来源于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一般情况下,考生输入所在省份及考分,这类App就会根据算法给出推荐学校,并给出上线概率。总的来说,这些工具所提供的信息其实属于纯工具性的数据分析,虽然可以参考,但不能过分依赖。

AI志愿填报软件的质量良莠不齐,因此给出的建议存在差异。例如,相同的考生使用不同的“高考志愿填报”类App时,得到的建议并不一致。有些家长购买了多家“高考志愿填报”类App,这些App给出的填报建议几乎没有重合的院校和专业,让人很难抉择。

高考填报不仅仅是基于往年的报考数据,而是涉及到人的心理、社会舆论、招生政策、学校动态等多方面因素,而这些因素已经超出了AI的运算逻辑。因此,考生不应该把AI当成决定自己报考专业和填报志愿的“神器”。

志愿填报对考生和家庭确实非常重要。它是考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关键,对院校、专业和地区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考虑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并结合兴趣、能力、性格、就业意愿和前景等因素进行选择。不能完全依赖“高考志愿规划师”或机械工具,而是要自己谨慎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576801732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